实名认证 国家级协会会员 省级级协会会员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艺术资讯 正文内容
水 墨 营 造
2016-06-22    浏览(1064)    作者:吴非    来源:吴非 官方网站

古老的中国水墨画延续到今天,以其独特的审美取向及极大的包容性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觉经验,其包容性为多样化的图式生成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包容性与可能性推动着水墨画不段地演进。具有人文情怀的水墨技法为当代水墨的拓展提供了依据,传统上的一个点,在今天往往能衍生出一个面。艺术家对水墨语言的把握和运用都有各自理解,必然会产生多种样式的绘画作品。

观照水墨画的情境与语言,我们总是在观念和水墨语言上寻找着转型的机会,不断地转换着语言上的那些不够真诚和缺乏创意的言说,从而,在语言、图式等诸多方面找到新的形态,不断升级和完善语言个性化成为我们的孜孜以求。中国水墨的最大特点就是当形象以水墨的面孔出现,就必须有强烈的情感注入,就是我们常说的“入境”,对形象的提炼、取舍已属自觉,进入“幻境”而不能自拔。笔尖犹如我们的神经末梢,借助水墨中“烘、染、渲、破、飞、揉、积、渍”等手段将我们的内心世界不经意得表达出来。由于情感介入,形象的塑造、线的长短、行笔的快慢、笔墨的浓淡干湿等所行成画面肌理的抽象因素呈现出丰富的表现及象征意味。说到这里不禁让人想起巴尔迪斯谈到莫兰迪的画说过一句话:他的画面的肌理雅致极了……莫兰迪对几只不起眼的瓶子反复揣摩把玩,这源于他独特的人生经历,简单和空灵的画面透着冷冷的孤寂,强烈而独特的“视觉”感受以至让我们感受到了“触觉”。外在的笔触所呈现的肌理一定是表达作品审美及情感的语言样式中很重要的方面,前人对水墨画创造出的各种技法,不仅是再现眼睛所看到的山川景色,点划之间镌刻着才情与品格,更是内心情感的宣泄。

笔墨借水势在宣纸上恣肆的那一刻,要靠我们良好的笔墨修养和宽厚的人文情怀来收发,这样气脉才能通畅,气格才能堂正。《图画见闻志》中“论气韵非师”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这里“气韵”是水墨作品的生命所在,气息沉静,以求机趣,顿悟便产生妙处,清方薰论“米氏山水”有:一气落墨,一气放笔,淡处随笔气致,湿处、干处随势取象,为云为烟,在有无之间,乃臻其妙。水墨精神就在解衣磐擘,荡气回肠。良好的技术有磊落的精神支撑必有“仿佛笼淡,清润见喜”之境。

实际上,以笔墨来“造型”之妙处历来为水墨画家所经营。笔墨和形一但结合,应是一个整体,很难想象八大的山石树鱼脱离其笔墨之后的尴尬,仿佛抽干了血液,毫无生机。这里的笔墨形质或曰:心象。八大的笔墨魅力不仅是逸趣,而是磊落的人格通过笔墨的彰显,透过“心象”我们能看到一种孤寂与苍凉的精神状态。只有情绪化的水墨才能打动我们,不同的价值观、修养、品位的观者在这里都能找到一个共鸣点进行自己的解读并被无限放大。水墨所体现的“心象”的精神语意体现了时代特征、审美取、`气质涵养等因素,承载了不同时代所赋予画者独特的人格精神,情感的融入使笔墨不再程式化,而会变的鲜活和不竭的创造力。

传统水墨在千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技法和审美系统,我们在和这套系统的对话当中要不断地用丰富的修养及独特的情感体验来解读。经验暗示我们背离与盲从似乎都不可取,在多元化背景下,西方绘画与中国水墨虽然大的文化背景不同但也有很多相同点,观察方法的转换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更多的体验。“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20081125于小屯


标签:
下一篇:一点儿想法
我来说两句
0 人参与评论,查看详情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验证码:

注:网友评论只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看法或者证实其描述

^_^ 人喜欢

关注TA

给TA留言

扫描二维码进入
手机官方网站